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荣誉资质 > 正文

    农网改造:织就一张幸福网——吉林省电力公司护航农业发展走笔

    2018-01-12 16:26:32    浏览:0    点赞:0

    “求天不如靠电力,牵来电线到地里。旱地变成水浇地,农民心里有了底。”在长岭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新民谣,可见电力助力农业发展深入人心。

    在我们脚下这片黑土地上,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近年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立足我省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依据农业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不断提升电网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保障和支持作用。

    2016年,省电力公司将“井井通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项目、光伏扶贫接网项目、边境村和扶贫村电网项目、村村通动力电项目纳入农网改造升级规划,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以保证安全可靠供电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统一建设改造标准,让广大农民尽享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幸福新生活。

    科学规划 合理编织“绿色电网”

    旧貌 一年前,记者采访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裕民三社的段炳贵时,他曾苦恼地对记者说:“我这汽车修理铺开了10多年了,回头客越来越少。”问题出在哪?“我们村供电能力有限,电焊机焊东西时得省着用电,一些客户以为我是图省事偷工减料,来一次就不来了。”

    新颜 “您稍等我一下,焊完这个件儿就好。”深秋的一天,记者再次见到段炳贵时,他正忙着为客户焊件,电焊机与零件接触时冒出滋滋的火花,好似老段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如今,该村通过农网改造升级电能充足,电焊机用起来得心应手,段炳贵的修理铺回头客也逐渐增多,农网改造使他每月增收2000多元。

    溯源 随着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省电力公司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积极进行配网改造,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我省2015年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于今年6月末完成建设任务,总投资10亿元,共计37项,惠及37个县。同时,省电力公司又启动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26.5亿元,用于优化、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

    2016年,该公司更加注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规范管理以及工程安全和质量。省、市供电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农网工程管理指导,及时帮助基层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框架内研究解决问题,明确相关工作具体操作办法。坚持推进施工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开展项目单位自查、地市公司交叉互查和省公司督察工作,不断完善三级安全督察体系,每月对9个市(州)建设进行现场督察,对发现的问题下发通报。

    省电力公司还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工程进度分析,强化里程碑计划执行考核。同时建立工程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相关负责人每月至少两次深入现场进行督导,实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督促安全、质量和实施进度。

    机井通电 旱地也能变良田

    旧貌 在我省境内,与东部“长白林海”相对的,是西部的“八百里瀚海”。曾经水草丰美的“瀚海”在经历沧海桑田后,演变成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在这里只有充足的水源才能保障农民收成。李志峰的家就坐落在“瀚海”之上的长岭县巨宝村。长岭县有“十年九旱”之说,由于土地沙化、年降水量不足等原因,绝大部分农田都要依靠井灌。“每逢干旱,我们只能望天吃饭。”李志峰说道。

    新颜 “现在不一样了,供电公司帮我们把机井通了电,就算雨水稀少、伏旱突袭,我们家收成也好!”望着眼下金黄的农田,李志锋难掩丰收的喜悦。他家5亩多的地种植玉米,2016年每亩地增收300多元,以前收入2000多元,如今能达到4000元左右。

    溯源 据国网松原供电公司农网办副主任周岱介绍,今年松原供电公司在长岭县15个贫困村开展“井井通电”工程,新增、改造机井6419眼,受益农田达37.44万亩。

    据统计,电机井灌溉1次平均费用为每公顷193元,耗时6至16小时不等,而柴油机井灌溉1次平均费用为每公顷422元,耗时长达12至30小时。电力灌溉的效益、效率显而易见。

    2016年6月,省政府与省电力公司签订了《共同推进小城镇(中心城)电网改造升级和“井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经调研,2016年我省共有白城、松原、四平三个地区13个县(市)存在机井用电需求。根据协议,两年内计划对我省平原地区的12.16万眼农田灌溉机井实施电气化改造,将有1000万亩农田灌溉模式发生改变,数以万计的农民因此受益。

    省电力公司以白城、松原、四平市区范围外的农村电网所有机井为改造升级对象,按照该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原则、目标进行投资、改造,全面解决机井配套供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及用电瓶颈问题。

    精准扶贫 助农民“造血”

    旧貌 家住白山市红土崖镇三道岔村

    六社的王永涵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几辈都是种地的。“以前靠种地,在不招灾的情况下,俺们一家五口每年能挣1.5万元左右,日子只能算过得去,我总琢磨着除了种地咱能不能整点其他的致富项目。”

    新颜 10月28日,来到王永涵家里,屋顶上光伏发电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

    颇有经济头脑的王永涵笑眯眯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套装置由20块光伏发电板以及一台逆变器组成,总装机容量为5千瓦,设计使用寿命为25年。安装费约在5万元。从4月份并网发电,除了自用部分,已经卖给供电公司2380.78千瓦时,结算电费1200元。如果明年光照条件好,电网预计结算电费一年可能达到4000元左右。再加上国家政策补贴,王永涵能增收到8000元左右,这几乎是原来一年总收入的二分之一。

    溯源 光伏暖民,收入增加,这离不开供电企业的贴心服务。从村民提出申请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开始,供电公司从前期踏查、规划线路、电网升级到结算电费,让电力精准扶贫的受益者——“王永涵们”坚定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

    精准扶贫,电力先行。2016年,我省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省内各界全力推动贫困村、边境村生产脱贫,将“输血”变“造血”,光伏暖民工程就是供电企业帮助农民的“造血工程”。省电力公司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支持省委、省政府定点扶贫电力改造,配合做好全省31个扶贫村、90个边境村电力扶贫工作。

    为支持全程光伏暖民工程推进以及农业生产用电,省电力公司不断完善电网网架、提高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市、县供电公司主动深入村屯,调查电网现状,逐一落实扶贫村、边境村具体项目供电需求。

    随着光伏扶贫项目呈“燎原”之势,该公司细化、优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的具体业务流程,协调处理项目的难点,提出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大客户经理全程跟踪项目建设。预计2020年,吉林电网将建设600个村级10千伏光伏发电接网工程。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我省是粮食总产量位于全国前列的农业大省,全力支持农业发展,电力企业责无旁贷。深秋的户外寒风萧瑟,然而,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让农民家里的电器、地里的农机具转起来了,这如一抹艳阳温暖了农民心田,红火了农户日子。嗅着阵阵饭香,听着隆隆的轰鸣声,大伙儿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快。

    0
    !我要举报